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党建思政 党建工作 正文

以机电之声传文化薪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时间:2025-03-18点击数:

为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和理解,激发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活力,我院以班级为单位3月16举办了以“机电之声传文化薪火”的中华民族文化主题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以各班少数民族同学为主体,通过学生代表分享民族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交融共生,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同学交往、交流与交融,助力构建团结、包容、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想教育培育大家庭意识

我院辅导员周培荣老师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中国梦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三个方面,深化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多个方面,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青春之声传承文化薪火

仙山贡水,浪漫宣恩

供用电2401班的龙妍同学,来自于浪漫的恩施市宣恩县。宣恩是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她来自于侗族。她着重介绍了侗族村寨特有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其主要用途是聚集村民、传达信息、举行庆典,层层叠叠的檐瓦犹如孔雀开屏,美丽壮观。同时以短视频的方式使同学们看到了侗族的传统名菜——酸汤鱼,并邀请同学们有机会能够去到她的家乡,与她一同感受侗族特有的浪漫文化。

石榴籽一家亲

2024级电气专业李正世和刘云天两名新疆籍汉族同学,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大家“云游”新疆,从雄伟壮丽的天山天池到神秘莫测的喀纳斯湖,从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舞蹈到香气扑鼻的烤羊肉串。随后,来自土家族、壮族、黎族、畲族、苗族等不同民族的同学们纷纷上台,分享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节日庆典。郑浩田同学介绍了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魏洺轩同学讲述了畲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刘永涵同学则现场展示了壮族的特色舞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共建民族和谐大家庭

来自2023级机械专业的武雅婷同学,从民族人口分布及历史沿革讲起壮族的历史故事,壮族人口目前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绝大多数壮族人都聚居在广西,壮族先民可追溯至古代百越族群,历经融合形成今天的壮族。同时还从壮族特有的服饰、乐器及壮锦为同学们简要介绍壮族文化。

而鄢钊同学通过为同学们细致的讲解回族服饰,回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在头部。回族男子们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平顶圆帽与六棱形圆帽。讲究的人,还会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而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如老年妇女戴白色,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未婚女子戴绿色的。

在栩栩如生的讲解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更多的少数民族,除了耳熟能详的壮族、土家族,还有布依族、回族、彝族等。在交流与互动中,不同民风民俗不断呈现,同学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特征的认识不断加深。

深入交流展现团结包容

部分班级同学则围坐在一起,怀揣着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好奇,同学们向班上少数民族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春节的时候,你们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吗?

你现在还会穿自己的传统服饰吗?

你觉得自己家乡的生活方式和现在的生活区别大吗?

你知道一些古老的民族故事吗?

同学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你问我答,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文化在同学中不断被认识与探索。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构和体系,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还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持。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对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探索欲,促进了我院各族学子的相互交融,为构建团结、包容、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青春之力,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版权所有 © 200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